近年来,永寿县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行动,聚焦“选、育、管”,着力储备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后备力量,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精准选拔,强化源头储备。各镇(街道)充分利用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座谈会召开成效,结合实际,制定《吸引“四类人员”回村创业任职方案》,加大“回引”人员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增强返乡吸引力。分析研判农村青年人才行业特征、年龄分布、家庭状况,动态调整农村青年人才信息库,重点纳入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村医村教等群体,“一人一档”建立村级青年台账,跟踪联系、重点培养。同时,持续跟进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设实体化运行,注重选拔一批素质高、懂农业、爱农村、讲奉献的优秀人才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养范围。
科学培育,加强补钙提能。永寿县将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训纳入乡村振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县级“专题学”、镇级“兜底学”,教育引导后备力量了解党政要务、农业农村发展方向,提高党性修养,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推行“导师帮带”机制,镇(街道)领导班子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2+1”形式,与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结成“导师帮带”组合,安排后备力量到镇(街道)服务窗口跟班学习,到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试岗锻炼,在实践中全面增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综合素质,针对性地帮助后备力量明确职责、进入角色,缩短“成长周期”。
严格管理,实现梯次使用。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机制,镇(街道)党(工)委每半年开展1次评价考核,对实绩不突出、作风不实、群众测评满意率不高的及时调整出库,反之,对于综合评价较高的后备力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通过交任务、压重担、提要求,推动他们在实践中壮筋骨、长才干。坚持备用并举,按照“成熟一批、使用一批”的原则,在村党组织书记出现空缺时,优先从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在库后备力量中选配;暂无村党组织书记空缺的,注重将其选拔为村“两委”其他成员,并继续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全面激活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夯实高质量发展组织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